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详细内容

规划计划

市招商促进中心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2 06:30:55 【字体: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招商)部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紧扣“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决策部署,聚焦招大培强,大力实施“湘商回归”,招商引资工作呈现稳重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215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116.86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17%、157.33%;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29%、177.27%;完成“三类500强”企业注册(独立法人)17个;“德(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70个,实际到位资金452.4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3.33%、282.78%。

二、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高位抓招商。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带头服务项目。各区县市(管理区)、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集中精力抓招商。商务(招商)部门突出以项目招引“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形成了全员招商的格局。二是强力压实责任。出台了《常德市招商引资工作(招大行动)实施方案》和《常德市招商引资工作(招大行动)考核办法》,将年度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区县市(管理区)和35家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一季一调度,分管副市长实行一月一调度;每两月对新开工、新投产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每季度举办一次全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三是深耕项目招引。虽受疫情影响,但坚持项目对接不掉线,重点对接了中国建材、中化学、中冶、中联重科、兴湘集团等一批“三类500强”、国企、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接待了100多批次客商来常考察,中国供销粮油收储加工、湖南航天镁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园、中节能哈电风电项目、中国电力桃源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常德。

    2.聚焦产业抓招商。一是围绕产业抓项目策划。紧紧围绕四大千亿、四大新兴产业策划了一批高质量招引项目,对拟发布的重大招商项目进行集中会商、专题研究,分两期共对外发布项目192个,编印了2022年《常德招商指南》。二是围绕产业抓方式创新。聚焦四大千亿、四大新兴产业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等,建立“一个产业、一个牵头单位、一本规划、一批目标企业、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政府平台”推进机制,采取“产业基金+产业链招商+配套金融服务资本招商模式,成功导入一批很有爆发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三是围绕产业抓信息聚集。结合湘商回归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德商名录,建立异地商会会长、常德籍企业家、知名企业常德籍高管等德商名录及返乡投资项目数据库,共收录近2000名常德籍在外德商名录。

    3.突出实效抓招商。一是突出精准招商。紧盯与重点产业相关的“三类500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及总部外迁、科研成果转化、跨境电商,对接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项目。二是突出平台搭建。市县两级举办“湘(德)商回归”系列招商活动60余场,高质量组织参加了民革中央助力现代化新湖南招商大会、“沪洽周”、第二届(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第三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共54个重大项目在省级活动成功签约,总投资454.16亿元。三是突出项目落地。建立信息分发机制,对招商信息一周一收集并在市长碰头会上将招商引资项目信息逐月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和分管副市长,重点推进项目跟踪落实;出台了《常德市招商引资拟签约项目预审制度》,对市直五区项目进行重点审核把关,今年共提请市政府召开8次项目预审会议,预审项目39个,通过37个并成功签约。

三、存在的问题

1.重签约轻落地。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较多,但还存在重签约轻落实、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导致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投产项目少,签约资金大,实际到位资金少。特别是对破解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思路办法不多、措施力度不大。

2.大项目好项目少。普遍追求项目招引数量,对引进项目的产业前景、技术含量、产出效益以及对产业带动、社会效益缺乏深度考虑。引进的项目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幅射作用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今年引进的286个亿元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47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仅39个,其中“三类500强”项目仅21个,大多数项目投资规模和体量偏小,“三类500强”项目多为农业项目、能源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3.项目策划水平不高。区县市(管理区)还存在项目报送质量不高、把关不严的情况,发布的项目总体上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论证,缺乏有力的客观数据支撑,部分招商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甚至不具备对外推介的条件,导致策划项目成功转化率偏低。

4.产业研究不深。普遍重视“走出去”,利用各种关系对接洽谈,轻视“我缺什么、我要招什么”的研判,对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链深入分析不够,难以做到精准对接,影响招引成功率。

四、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奋斗目标: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20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占比40%以上;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新投产项目170个;新增“三类500强”企业注册数14个以上;新增湘(德)商回归涉税企业50家以上,湘(德)商回归投资项目到位资金500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8600万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25%以上,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 家,新开工、新投产合同外资1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0个以上。

1.聚焦精准招商。紧盯四大千亿、四大新兴产业深入研究产业链趋势和现状,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紧盯“三类500强”、行业龙头、产业链核心锚定一批目标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拜访名录库、德商信息库,更加注重招商信息来源的渠道搭建和拓宽。紧盯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用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全员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进一步强化基金招商、资本招商、股权招商、科技招商等方式的协同作用,鼓励推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式招商。

    2.聚焦平台搭建。积极组织参加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及省商务厅组织的重大招商引资、投资促进活动,重点利用“港洽周”、中博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境内外系列活动平台,强化项目对接、推动外资攻坚。深入开展“德商回归”和返乡创业系列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扎实开展小分队产业链招商,依托异地商协会,适时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

    3.聚焦结果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策划包装、发布会商、信息研判等机制,继续落实好“五区”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提升签约质量和落地效率。对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优化完善考核办法,加大项目开工、投产和质效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进一步统筹目标任务和工作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